迈向SCI:新创学术期刊成功办刊指南
迈向SCI:新创学术期刊成功办刊指南 by 医学僧的科研日记
先快速了解:一本初创期刊,一般预估在第三年进入ESCI,第四年收获第一个影响因子。
一、如何启动办刊
二、编委会及期刊遴选标准
数据库在评估期刊时,虽未对国际编委比例设定硬性指标,但明确鼓励期刊提升国际化水平。这种提升并非为了满足单一数字,而应是一项系统工程,旨在实现编委、稿件、作者及读者群体的全面国际化融合。
在此前提下,我们建议:
国际化比例:在保证编委团队专业深度的基础上,国际化编委占比宜达到60%以上,同时保持约30%-40%的本土编委以维系期刊与本土学术社区的紧密联系。
团队规模:编委人数需与期刊发文量相匹配。例如,年发文量50篇左右,编委团队宜在30人以上;年发文量超过100篇,则建议扩充至50人以上。
领域覆盖与权威性:编委构成应完整覆盖期刊的学科范围,确保学术视野的广度与深度。优先邀请各领域内国际公认的高产学者或学科带头人加入,此举将直接提升期刊的学术声誉与权威性。
岗位 | 区域/国籍 | 数量 指标 | H指数 |
名誉主编 | 一区国家 (欧美亚区域为主) | 2名 | ≥50 |
主编 | 一区国家 (欧美亚区域为主) | 2名 | ≥30 |
执行主编 | 学科带头人/杰青以上 (欧美亚区域为主) | 2名 | ≥20 |
副主编 | 国家/区域代表 | 10名 | ≥15 |
编委 | 不限 | 20-30名 | ≥10 |
青年编委 | 不限 | 20-30名 | ≥5 |
具体遴选标准可参照:
https://clarivate.com/academia-government/scientific-and-academic-research/research-discovery-and-referencing/web-of-science/web-of-science-core-collection/editorial-selection-process/journal-evaluation-process-selection-criteria/
三、期刊的出版周期
期刊需确保出版周期的及时性与稳定性。在创刊初期,应确立稳定的出版频率(如季刊),并严格遵守时间节点。随着期刊影响力提升和稿源扩大,可逐步增加刊期,向双月刊或月刊发展。
在此过程中,年发文量应保持稳健增长,并确保同一卷期内各期次发文量相对均衡,避免出现大幅波动。这种持续、平稳的增长态势,是期刊获得学术共同体认可、并展现其良好发展潜力的关键信号。
请注意,根据国际共识,每一期发表文章数量不得低于5篇。
四、创刊Sponsorship Fee
五、数据库收录标准及周期
第一年 | DOAJ | |
PMC | ||
Web of Science (ESCI) | ||
第二年 | Scopus | |
第三年 | SCIE/SSCI | 2. 在JCR分类中排名前50% |
MEDLINE | 2. 至少发表40篇文章 |
偷偷告诉你,我们在B站还有优质文章分享视频哦~
原文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