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年妈妈,扎堆去酒店开房
中年妈妈,扎堆去酒店开房 by 网易数读
对中年人来说,没有什么是容易的,唯独发福,轻而易举。
人生走进下半场,不少人的体重却走起上坡路,但变得油腻,只是中年危机里微不足道的一劫。
打工数年,有人没等到八方来财,先等来中年被裁;有人扛着房贷车贷,从此告别逍遥自在;还有人就算熬过这些劫,身上也多出几个结节。
难怪有人说,中年生活就像《西游记》,既摊上了八戒的啤酒肚、沙僧的秃顶,还遇上了轮番上演的九九八十一难,就连距离西天,也是越来越近。
中年人,有自己的迪士尼
众所周知,人到中年成了家,就会爱上家以外的任何地方。
当生活轨迹坍缩成了公司和家庭的两点一线,多少牛马回了家,还得给自己的孩子当牛做马,工资一分没涨,压力反倒超级加倍。
想像大禹一样三过家门而不入,难度系数太高,但光靠一年逛上两次海澜之家,也调理不好中年男人的焦虑。为了在紧凑的生活里喘口气,他们的解压方式也变得五花八门,堪比大学的选修课。
我们统计了社交平台上关于中年男人解压方式的讨论,发现他们的终极避难所,是钓鱼的鱼塘。多少钓鱼佬,工位坐上一小时就腰酸背痛,但河边一坐就是一天,只不过,他们能钓上海草、衣物甚至尸体,就是唯独钓不上鱼。
正所谓男人至死是少年,中年男人的另一大解压活动,是从小玩到大的游戏。不少人沉迷于在游戏里打怪升级、疯狂氪金,甚至能在与宠物狗的消费力较量中,为男性扳回一局。
同样花钱的解压法宝还有抽烟、喝酒,不过看着飘红的体检报告,一些惜命的男人转身投入健身、骑行的怀抱,或是把预算拉满,入坑烧钱金字塔顶端的摄影和炒股。
总之,面对压力满满的中年生活,中年男人主要靠爱好疗愈自己,贯彻一个“静”字——一杯茶一包烟,一支股票看一天,而中年女人则是靠着短暂的“人间蒸发”来回血,主打一个“躲”字。
如果没法逃离家庭,被誉为打工人乌托邦、社畜精神 ICU 的厕所,是很多女性在家的最后一块净土,毕竟,家里面靠敲门也打不开的,只有厕所了。
能短暂“离家出走”的中年女人,则在大街小巷寻找属于她们的“迪士尼”,去 KTV 尽情高歌,在洗浴中心的大池子泡成安详的海带,即便到公园什么都不做,待够 20 分钟,也能完成精神快充。
但一到夏天,走到公园就汗流浃背,找一处树荫酝酿悲伤,不到十分钟,腿上就得被咬出八个蚊子包,狼狈转战咖啡馆,难免遇见死装主理人,喝下比命还苦的冰美式,晚上的好眠更是说没就没。
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年女性,开始把环境舒适的酒店捧上神坛,哪怕只是在里面呆上几个小时,疗效也是立竿见影:
没有工作上的尔虞我诈,没有锅碗瓢盆的沉闷,没有社交的不得已,没有另一半的指责抱怨,唯有这一方的宁静,好福气,开心得腮帮子都扯到后颈窝了!
多少女性,被困在“妈妈”里
古人能说出寸金难买寸光阴,可能是因为当时没有资本家,也没有酒店。
放到如今,老板能用三千,买断打工人的一个月,中年女人也能花上几百,在酒店买到几个小时的“自己”。
在这些明码标价的分钟里,中年女性如何度过自己的独处时刻?在社交平台上,她们的回答出奇一致,就是大睡特睡,挽救一下被伴侣的呼噜声、孩子的哭闹声吵得稀碎的睡眠。
除了睡到不知天地为何物,不少人也会选择发呆看云,饿了就加入外卖商战,吃饱了还能到酒店的健身房挥洒汗水。
自律未必带来自由,但花钱一定能买来自由。一些深谙此道理的女性则在酒店独自发扬“牛马”精神,接着写策划做方案,不忘搞钱,好挣够下次出逃的房费。
或许在年轻人看来,这样的 gap day 简直唾手可得,但对于成了家、当了妈的中年女性,这样的“日常”,却是莫大的奢望。
如果说压倒人的,是最后一根稻草,那么压倒妈妈的,应该是个草垛,其中最重的那根稻草,毫无疑问是带娃。
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刻起,很多女性的时间就被切割成无数碎片,每天两眼一睁就是哄睡、喂奶,长大后还得辅导作业、接送上下学......24 小时不停歇,甚至有人吐槽:
带娃那种累,就是想上吊,连找绳的时间都没有,绳子刚挂脖子上就听见妈妈妈妈妈妈妈妈~
又生娃又带娃,职场也没放过她们。中女们每天在公司干着 N 件活,还担心领到“N+1”。就连晋升也困难重重,《2025 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》显示,因处在婚育阶段被动失去晋升的女性占比 15.3%,而男性仅 2.7% [1]。
下班回家,看见满屋家务活,妈妈们更是没招了,《2025 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》指出,有 36% 的职场妈妈每天光是做家务,就得搭进去至少两个小时 [2]。
眼里没活的人不懂,一个整洁的家背后有多少隐形家务,地板不会自动变干净,洗完的衣服不会自己晾好,碗筷也不是放进水槽就能去除 99% 的污渍。
日复一日的家务没有尽头,妈妈们的身体很难不拉响警报。但工资刚到账,房贷、车贷划走一半,生个病看着银行卡余额都要心惊胆战。
都说“996”的工作难熬,但更多妈妈干的是“007”的活——没有假期,全天待命,别人的生活是诗和远方,自己的生活却是上无穷无尽的班,下班后还要面对孩子、伴侣等一系列甲方。
独处,中年人的奢侈品
不只是妈妈们,中年人的生活,其实都如出一辙的紧绷,全身上下最具松弛感的,只剩脂肪。
如果寄希望于成功学书籍,找寻放松的秘诀,大概率会看见书里最强调“时间管理”。但中年人的生活,早就被职场、家庭、带娃占满,还没等开始管理,时间早就所剩无几。
就拿最耗费心力的养孩子来说,2023 年一项发表在《劳动经济研究》的研究指出,一孩家庭里,0-6 岁的孩子平均每天会夺走父亲 1.3 小时的闲暇时间,而母亲为 1.8 小时 [3]。
孩子长大后,父母受影响的时间会适当减少。像在 7-12 岁的一孩家庭,父母每天因带娃而失去的自由时间分别降到了 0.8 小时和 1.1 小时 [3]。
但无论是一孩还是二孩家庭,妈妈被夺走的闲暇时间都比爸爸的多,尤其是二孩家庭,俩孩子都还在 0-6 岁时,妈妈每天会被育儿占据两小时的自由时间 [3],也不怪有妈妈泣诉:
有了小孩之后,好像只有我被困住了,我所有的闲暇时间只能被安排带娃。
妈妈们想在本就不多的自由时间里找到机会独处,已然是一种奢侈,更别提有些人还没迈出家门,就先被内疚“绊倒”:
白天一天上班,晚上下班在家一共就那么几个小时,老人白天也带了一天娃,如果自己再独处,又于心不忍。
即便扛过内心的道德审判,想要出走独处的中年妈妈,也可能被“孩子谁来管”的灵魂拷问迎头盖脸打回去,出门还得过五关斩六将。
于是乎,不少女性索性转为地下行动,计划一场“无人在意”的离家出走。
就像打工人出去旅游,请假的小妙招就是拿家里亲戚开涮,妈妈们想出门独处,工作是最常用的挡箭牌,上班、加班或出差的搞钱借口,都能让她们名正言顺地不被打扰。
要是没工作,去市里看病、回娘家探亲的幌子,听起来也是合情合理,就是有技能冷却时间,用太勤了难逃穿帮。
这些借口能换来的时间,短则如昙花一现,长不过两三天,但能享受到这些的,也只是少数人。
更多中年人的生活就像“上有老、下有小、中间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”一样,没有气口,难以停歇,独处就像空窗期,想休息就是原罪,而在妈妈身上,这样的枷锁更为牢固。
也正因此,片刻抽离于她们而言弥足珍贵,虽然终究要回去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,但好在短暂出走之后,她们能以更美丽的精神状态面对:
日子还是那么些日子,但没有那么想死了。
[1] 智联招聘. (2025). 2025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.
[2] 智联招聘. (2025). 2025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.
[3] 杜凤莲, 赵云霞, & 钟森丽. (2023). 中国城镇家庭的育儿时间成本. 劳动经济研究, 11(3), 54-74.
原文链接